由于操作方便、實用性強,先進先出法在倉儲工作中運用廣泛。其先入庫先發出的原則,是對于發出的存貨以先入庫存貨的單價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那么倉庫中先進先出的目的是什么?適用性及具體操作是怎樣的呢?
先進先出的目的:
先進先出原則最先是在庫存管理中提出來的,因為物品都是有一定保質期的,如果不按照這原則可能造成很多物品過期。但是在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進行物品存放規劃,使管理人員能夠很清楚、方便的找到不同時期的物品。
先進先出法的適用性:
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先進先出法適用于市場價格普遍處于下降趨勢的商品。因為采用先進先出法,期末存貨余額按最后的進價計算,使期末存貨的價格接近于當時的價格,真實的反映了企業期末資產狀況;期末存貨的帳面價格反映的是最后購進的較低的價格,對于市場價格處于下降趨勢的產品,符合謹慎原則的要求,能抵御物價下降的影響,減少企業經營的風險,消除了潛虧隱患,從而避免了由于存貨資金不實而虛增企業帳面資產。
先進先出法的具體操作:
先進先出法是指根據先購進的存貨先發出的成本流轉假設對存貨的發出和結存進行計價的方法。以先進先出法計價的庫存的商品存貨則是最后購進的商品存貨。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種商品的價格總是有所波動的,在物價上漲過快的前提下,由于物價快速上漲,先購進的存貨其成本相對較低,而后購進的存貨成本就偏高。這樣發出存貨的價值就低于市場價值,產品銷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貨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價是按市價計算,因而收入較多,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則,以此計算出來的利潤就偏高,形成虛增利潤,實質為“存貨利潤”。
因為虛增了利潤,就會加重企業所得稅負擔,以及向投資人分紅增加,從而導致企業現金流出量增加。但是從籌資角度來看,較多的利潤、較高的存貨價值、較高的流動比率意味著企業財務狀況良好,這對博取社會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增強投資人的投資信心,而且利潤的大小往往是評價一個企業負責人政績的重要標尺。不少企業按利潤水平的高低來評價企業管理人員的業績,并根據評價結果來獎勵管理人員。